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
城市管理专业
(自2022级实施)
一、专业概况
(一)专业简介:
1、历史沿革:城市管理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,一门课程获批“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”“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”。
2、特色优势:第一,凸显“复合型”专业特色。借助学校农科优势,着眼跨学科人才培养,形成校本特色课程群。第二,着力打造“双师型”师资。通过考博以及校企互派师资,打造高标准师资队伍。第三,“一流本科课程”建设及教学成果突出。现有一门课程获批“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”“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”。教学团队屡次在全国教学大奖获佳绩。第四,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。与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、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教师发展、人才培养合作模式,实施产学研三维一体立体化教学,提升学生创新、实践能力,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城市管理类人才。
3、师资队伍:目前现有专任教师12人,其中教授2人,副教授5人,讲师5人,具有博士学位者占75%。教师学缘背景涉管理学、政治学、地理学、社会学等,2人有海外学习经历,双师型教师比达80%。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,教学科研能力突出, 团队获首届全国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、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、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。
(二)专业代码:120405
(三)主干学科:管理学
(四)学制与学位:基本学制为4年,弹性学制为3-8年;按要求完成学业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。
二、培养目标
城市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,具有扎实的城市管理理论、掌握科学的城市管理技能,精通政治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地理学、社会学、法学及城乡规划学等相关理论,具备城市发展、规划、管理综合能力,能够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,以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。
本专业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职业历练,将达成以下培养目标:
培养目标1: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,政治立场坚定,公共管理事业,遵纪守法,团结诚信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;
培养目标2:具有人文科学、自然科学基础、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;
培养目标3:具有在国内外科研院所、高等学校继续研究和学习的能力;
培养目标4: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、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,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;
培养目标5:具有能在城市党政机关、政府发展与改革、规划建设、国土资源、水利水务、道路交通,执法管理、市容市政、园林绿化以及城市公用事业单位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企业、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。
三、毕业要求
本专业培养具有过硬的思政素养, 掌握公共管理学、城乡规划学、城市经济学、城市社会学的原理和基本知识,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规划管理的方针、政策和法规,了解现代城市管理的前沿理论及发展动态,能综合运用现代城市管理的知识、技能和方法,通过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,促进城市的科学、快速、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。
(一)素质要求
1. 兼具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,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、职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;
2. 了解行业文化、职业文化、企业文化等相关知识,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,较强的领导、管理、协调和沟通素养。
(二)知识要求
3. 掌握政治学、管理学、经济学、地理学、社会学、法学、经济学和城乡规划学的原理和基本知识,了解城市管理的理论前沿和城市管理建设的趋势。
4. 掌握管理、经济、社会、法律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,具备文字写作、文案策划、政策分析、智慧政务、沟通协调等实践技能。了解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。
(三)能力要求
5. 具备城市公共政策制定、优化、调整的能力;具备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城乡规划师的能力、具备传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文化的能力;
6. 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数字化信息素养,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及创业意识。
(四)技能要求
7. 掌握城市行政管理基本技能,具备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,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、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、协调、指导、规范、监督和纠正社会失灵的各个过程的能力。
8. 掌握城市经济基本技能,具备城市经济领域的重大管理问题的基本思路,能够应对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。
9. 掌握城市规划基本技能,具备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需的综合分析能力。
(五)职业规范
10.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社会责任感,能够在城市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,履行责任。
表1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矩阵
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| 目标1 | 目标2 | 目标3 | 目标4 | 目标5 | 目标6 |
要求1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2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3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4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5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6 | √ | √ | ||||
要求7 | √ | √ | √ | |||
要求8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|
要求9 | √ | √ | √ | √ | ||
要求10 | √ | √ | √ |
四、课程设置
(一)专业核心课程
城市规划原理、规划设计、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、城市地理学、城市生态学、城市社会学、城市经济学等课程。
(二)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城市管理专业认识实习、城市生态探究实践、社会保障调研实践、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认识实践、社区管理课程调研实践、土地管理学课程调研实践、区域规划设计、基层政府治理调研实践、城市规划设计、专业综合教学实习、创新创业实践等。
(三)专业“阅读计划”资源
1.《城市规划》,谭纵波著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5年版。
2.《城市规划原理》(第三版),李德华主编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2年版。
3.《中国城市化之路》,叶裕民著,商务印书馆,2001年版。
4.《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》,顾朝林等著,商务印书馆,1999年版。
5.《区域经济学教程》,孙久文、叶裕编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年版。
6.《市政管理学》,杨宏山编著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20年版。
7.《城市管治:概念、理论、方法、实证》,顾朝林等著,东南大学出版社,2003年版。
8.《数字城市建设》,钱健、谭伟贤主编,科学出版社,2007年版。
9.《公共政策分析》,陈庆云主编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版。
10.《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》,陈平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6年版。
11.《外国城市建设史》,沈玉麟主编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1989年版。
12.《中国城市建设史》,董鉴泓主编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4年版。
13.《城市地理学》,许学强、周一星等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20年版。
14.《创新的空间》,王缉慈等著,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1年版。
15.《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》,汤国安、杨昕著,科学出版社,2006年版。
16.《交通规划原理》,邵春福主编,中国铁道出版社,2005年版。
17.《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》,[美]保罗.诺克斯、史蒂文.平奇著,商务印书馆,2005年版。
18.《城市发展史:起源、演变和前景》,[美]刘易斯·芒福德著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,2005年版。
19.《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》,[加拿大]简·雅各布斯著,译林出版社,2005年版。
(四)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支撑
课程体系由通识必修课、通识选修课、学科基础课、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方向课、基础实践、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组成。其中,通识必修课、通识选修课、学科基础课、专业方向课、基础实践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1。通识必修课、通识选修课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2。通识必修课课程支撑培养要求3。专业方向课、专业实践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4。学科基础课、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方向课、专业实践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5。通识必修课、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方向课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6。通识必修课、通识选修课、专业方向课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7。学科基础课、综合实践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8。学科基础课、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方向课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9。专业核心课、专业方向课、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课程共同支撑培养要求10。
表2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
毕业要求 课程名称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||||
思想道德与法治 | H | H | ||||||||||
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 H | M | ||||||||||
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 M | |||||||||||
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H | |||||||||||
形势与政策 1-7(1-9 五年制) | ||||||||||||
形势与政策 | L | M | ||||||||||
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| M | |||||||||||
军事理论 | H | M | ||||||||||
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 H | M | ||||||||||
普通体育课 1 | H | M | H | H | ||||||||
普通体育课 2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大学计算机基础 | H | M | H | H | ||||||||
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| H | M | M | |||||||||
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| M | H | H | |||||||||
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| H | M | H | |||||||||
大学生就业教育 | L | |||||||||||
大学英语 B1 | ||||||||||||
大学英语 B2 | M | H | ||||||||||
高等数学 C | H | |||||||||||
四史教育类 | M | H | ||||||||||
艺术审美类 | M | M | ||||||||||
体育健康类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综合素养类 | H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
管理学原理 | H | M | ||||||||||
政治学概论 | H | H | ||||||||||
经济学原理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公共管理学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宪法学 | M | H | H | |||||||||
逻辑学 | H | H | L | H | ||||||||
社会统计学 | H | H | H | |||||||||
城市管理导论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城市发展史 | H | H | ||||||||||
城市社会学 | H | H | M | L | ||||||||
城市生态学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行政法学 | H | H | ||||||||||
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| H | H | M | H | H | |||||||
计算机辅助设计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社会保障学 | H | H | L | H | M | |||||||
地理信息系统 | H | H | ||||||||||
社区管理 | H | M | ||||||||||
城市地理学 | H | M | H | |||||||||
土地管理学 | H | L | ||||||||||
秘书写作实务 | H | H | H | |||||||||
公共管理专业英语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地方政府学 | H | H | H | |||||||||
公共管理学科前沿 | H | H | ||||||||||
城市规划原理 | L | H | ||||||||||
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 | H | H | H | |||||||||
区域规划 | H | M | H | |||||||||
大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公共政策学 | H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
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申论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社交礼仪 | H | H | ||||||||||
电子政务 | H | H | H | H | ||||||||
智慧城市建设 | H | H | ||||||||||
城市商圈管理 | L | |||||||||||
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 1 | H | |||||||||||
社会实践与调查报告 2 | M | H | ||||||||||
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认识实践 | H | H | M | |||||||||
社区管理课程调研实践 | H | H | H | |||||||||
土地管理学课程调研实践 | H | M | ||||||||||
区域规划设计 | H | H | ||||||||||
基层政府治理调研实践 | M | |||||||||||
城市规划设计 | M | L | H | |||||||||
专业综合教学实习 | M | L | H | |||||||||
创新创业实践 | H | H | ||||||||||
毕业实习及报告 | M | H | ||||||||||
毕业论文(设计) | M | L |
注:H(高)、M(中)、L(低)”表示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(支撑强度是指对毕业要求点的支撑力度。1.一般一门课程能够支撑 3-4项毕业要求,1项毕业要求有 3-5门课程支撑比较合适,过多或过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,毕业要求拆分不合理或课程设置不合理。2.列入表中的要保证所有学生修读的课程或课程模块。上报时删除括号内容)
五、学分学时
毕业总学分170学分,其中,必修课总学分107、选修课学分29、实践教学学分34(含操作性实验课学分和实践学分,其中理论课所含的实验实训学分按所占理论课学时进行换算),占总学分20%。
六、教学计划
(一)通识教育必修课程
课程 类别 | 课程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 | 开课学期 | 开课学院 | ||
总计 | 讲授 | 实验 | ||||||
思想政治类 | BK106009 | 思想道德与法治 | 2 | 32 | 24 | 8 | 1 | 马列 |
BK106006 |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| 3 | 48 | 48 | 0 | 2 | 马列 | |
BK106013 | Introduction to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| 3 | 48 | 48 | 0 | 1 | 马列 | |
BK106007 |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| 3 | 48 | 36 | 12 | 2 | 马列 | |
BK106011 |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| 2 | 32 | 32 | 0 | 2 | 马列 | |
BK100021 | 形势与政策 1 | 0 | 8 | 8 | 0 | 1 | 马列 | |
BK100022 | 形势与政策 2 | 0 | 8 | 8 | 0 | 2 | 马列 | |
BK100023 | 形势与政策 3 | 0 | 8 | 8 | 0 | 3 | 马列 | |
BK100024 | 形势与政策 4 | 0 | 8 | 8 | 0 | 4 | 马列 | |
BK100025 | 形势与政策 5 | 0 | 8 | 8 | 0 | 5 | 马列 | |
BK100026 | 形势与政策 6 | 0 | 8 | 8 | 0 | 6 | 马列 | |
BK100027 | 形势与政策 7 | 0 | 8 | 8 | 0 | 7 | 马列 | |
BK100030 | 形势与政策 | 2 | 8 | 8 | 0 | 8 | 马列 | |
国家安全类 | BK106010 |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National Security Education | 1 | 16 | 16 | 0 | 1 | 公管 |
军事国防类 | BK110001 | 军事理论 | 2 | 32 | 32 | 0 | 1 | 学工 |
心理健康类 | BK106012 |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 2 | 32 | 16 | 16 | 2 | 学工 |
体育健康类 | BK108001 | 普通体育课1 | 1 | 32 | 0 | 32 | 1 | 体育 |
BK108002 | 普通体育课2 | 1 | 32 | 0 | 32 | 2 | 体育 | |
信息技术类 | BK166007 | 大学计算机基础 | 1.5 | 24 | 24 | 0 | 1 | 信息 |
BK166008 |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| 0.5 | 16 | 0 | 16 | 1 | 信息 | |
职业发展类 | BK100012 |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| 1 | 16 | 16 | 0 | 1 | 学工 |
BK100013 |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| 2 | 32 | 32 | 0 | 3 | 学工 | |
BK100014 | 大学生就业教育 | 1 | 16 | 16 | 0 | 6 | 学工 | |
外国语言类 | BK109028 | 大学英语读写1 College English: Reading and Writing 1 | 2 | 32 | 32 | 0 | 1 | 外语 |
BK109030 | 大学英语听说1 College English: Listening and Speaking 1 | 1 | 16 | 16 | 0 | 1 | 外语 | |
BK109029 | 大学英语读写2 College English: Reading and Writing 2 | 2 | 32 | 32 | 0 | 2 | 外语 | |
BK109031 | 大学英语听说2 College English: Listening and Speaking 2 | 1 | 16 | 16 | 0 | 2 | 外语 | |
合计学分 | 34 |
(二)通识教育选修课程
课程模块 | 学分 | 学时 | 至少修读学分 | ||
总计 | 讲授 | 实验 | |||
四史教育类 | 1 | 16 | 16 | 0 | 1 |
艺术审美类 | 1 | 32 | 32 | 0 | 2 |
体育健康类 | 1 | 32 | 0 | 32 | 2 |
综合素养类 | 1 | 16 | 16 | 0 | 2 |
合计学分 | 7 |
注:综合素养类课程模块建议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修读自然科学课程,理工农医科专业学生修读社科类课程。
课程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数 | 开课 学期 | 开课 学院 | ||
总计 | 讲授 | 实验 | |||||
BK038031 | 管理学原理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| 2.5 | 40 | 40 | 0 | 1 | 公管 |
BK038050 | 政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| 2.5 | 40 | 40 | 0 | 1 | 公管 |
BK075027 |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| 3 | 48 | 48 | 0 | 2 | 公管 |
BK106005 | 逻辑学 Logics | 2 | 32 | 32 | 0 | 2 | 公管 |
BK075026 | 公共管理学 Public Manage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2 | 公管 |
BK038032 | 社会统计学 Social Statistics | 3 | 48 | 48 | 0 | 3 | 公管 |
BK088051 | 城市管理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Management | 3 | 48 | 48 | 0 | 3 | 公管 |
BK088003 | 城市发展史 Hist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3 | 公管 |
BK038019 | 行政法学 Administrative Law Science | 3 | 48 | 48 | 0 | 3 | 公管 |
BK038007 | 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Public Relations and Crisis Management | 2.5 | 40 | 40 | 0 | 3 | 公管 |
BK038012 | 社会保障学 Social Security | 2 | 32 | 32 | 0 | 4 | 公管 |
BK014060 |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| 3 | 48 | 32 | 16 | 4 | 资环 |
BK088034 | 土地管理学 Science of Land Manage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4 | 公管 |
BK088044 | 社区管理 Community Management | 2.5 | 40 | 40 | 0 | 5 | 公管 |
BK038052 | 组织行为理论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| 2 | 32 | 32 | 0 | 4 | 公管 |
BK088046 | 大数据理论与方法 Big Data Theory and Method | 2.5 | 40 | 40 | 0 | 6 | 公管 |
BK088047 | 秘书写作实务 Executive Secretary and Writing Practice | 2 | 32 | 32 | 0 | 6 | 公管 |
BK088028 | 公共管理英语 Public Management English | 2 | 32 | 32 | 0 | 6 | 公管 |
BK038043 | 地方政府学 Local Government Science | 2.5 | 40 | 40 | 0 | 6 | 公管 |
BK038010 | 公共政策学 Public Policy Science | 3 | 48 | 48 | 0 | 6 | 公管 |
BK088048 | 城市管理学科前沿 Frontiers of Urban Manage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7 | 公管 |
BK103004 | 高等数学 C Advanced Mathematics C | 4 | 64 | 64 | 0 | 1 | 信息 |
合计学分 | 55 |
(四)专业核心课
课程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数 | 开课 学期 | 开课 学院 | ||
总计 | 讲授 | 实验 | |||||
BK088014 | 城市社会学 Urban Sociology | 2 | 32 | 32 | 0 | 3 | 公管 |
BK088016 | 城市生态学 Urban Ecology | 2 | 32 | 32 | 0 | 3 | 公管 |
BK088049 | 城市经济学 Urban Economics | 2.5 | 40 | 40 | 0 | 3 | 公管 |
BK088012 | 城市规划原理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| 3 | 48 | 48 | 0 | 4 | 公管 |
BK088019 | 数字城市建设与管理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City | 3 | 30 | 18 | 0 | 4 | 公管 |
BK088018 | 区域规划 Elementary Regional Plan | 3 | 48 | 40 | 8 | 5 | 公管 |
BK088050 | 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 | 2.5 | 40 | 40 | 0 | 5 | 公管 |
合计学分 | 18 |
(五)专业方向课
课程号 | 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数 | 开课学期 | 开课学院 | 发展 类型 | 修读要求 | ||
总 计 | 讲 授 | 实 验 | |||||||
XF038012 |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 | 3 | 48 | 48 | 0 | 4 | 公管 | 创新型 | 至少选修 22学分 |
XF038009 | 申论 Argumentative Essay | 3 | 48 | 48 | 0 | 4 | 公管 | 创新型 | |
XF038006 | 社交礼仪 Social Etiquette | 2 | 32 | 32 | 0 | 4 | 公管 | 创新型 | |
XF037038 | 民法概论 CivilLaw | 3 | 48 | 48 | 0 | 4 | 公管 | 创新型 | |
XF088011 | 智慧城市建设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| 2 | 32 | 32 | 0 | 5 | 公管 | 专业型 | |
XF088012 | 城市商圈管理 Urban Business Circle Management | 3 | 48 | 48 | 0 | 5 | 公管 | 专业型 | |
XF038003 |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ublic Sector | 3 | 48 | 48 | 0 | 5 | 公管 | 专业型 | |
XF088013 |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Public Sect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| 3 | 48 | 48 | 0 | 6 | 公管 | 专业型 | |
XF088020 | 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UrbanTransportPlanningand Management | 3 | 48 | 48 | 0 | 5 | 公管 | 创新 专业型 | |
XF088021 | 城市应急管理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| 3 | 48 | 48 | 0 | 6 | 公管 | 创新型 | |
XF088014 | 办公室事务管理 Office Services Manage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6 | 公管 | 创新 专业型 | |
XF088015 | 视觉传达设计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| 3 | 32 | 32 | 0 | 6 | 公管 | 创新 专业型 | |
XF088016 | 城市建设法律法规 Law andRegulationofUrban Construction | 3 | 48 | 48 | 0 | 6 | 公管 | 创新 专业型 | |
XF038015 | 公共管理经典名著选读 Classic Selected Reading of Public Management | 2 | 32 | 32 | 0 | 7 | 公管 | 创新 专业型 | |
合计学分 | 38(至少选修22) |
实践层次 | 实践代码 | 实践环节名称 | 学分 | 总周数 | 开课 学期 | 开课 学院 | 实践 形式 |
基础实践 | BS110002 | 军事技能 Military Skills | 2 | 2 | 1 | 学工 | |
BS037034 | 劳动实践 Field Work | 1 | 1 | 2 | 公管 | ||
BS108002 | 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1 Sports Health and Standard Tests 1 | 0.1 | 0.1 | 4 | 体育 | ||
BS108003 | 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2 Sports Health and Standard Tests 2 | 0.2 | 0.2 | 6 | 体育 | ||
BS108004 | 体育健康与标准测试3 Sports Health and Standard Tests 3 | 0.2 | 0.2 | 7 | 体育 | ||
BS106003 | 思政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| 2 | 4 | 4 | 马列 | ||
BS037033 | 大学生社会实践 Social Practice and Survey | 1 | 1 | 4 | 公管 | ||
专业实践 | BS088003 | 城市管理专业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on Urban Management | 1 | 1 | 3 | 公管 | |
BS088021 | 城市生态探究实践 Urban Ecology Practice | 1 | 1 | 3 | 公管 | ||
BS088022 | 社会保障调研实践 Social Security Practice | 1 | 1 | 4 | 公管 | ||
BS088018 | 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 on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Technology | 1 | 1 | 4 | 公管 | ||
BS088023 | 社区管理课程调研实践 Community Management Practice | 1 | 1 | 5 | 公管 | ||
BS088024 | 土地管理学课程调研实践 Land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Survey | 0.5 | 0.5 | 5 | 公管 | ||
BS088025 | 区域规划设计 Regional Design | 1 | 1 | 5 | 公管 | ||
BS088026 | 基层政府治理调研实践 Local Government and Survey | 1 | 1 | 6 | 公管 | ||
BS088020 | 城市规划设计 Urban Planning Design | 1 | 1 | 6 | 公管 | ||
BS088013 | 专业综合教学实习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ractice | 5 | 5 | 5 | 公管 | ||
综合实践 | BS037038 | 创新创业实践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| 1 | 2 | 7 | 公管 | |
BS088027 | 毕业实习及报告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Report | 8 | 15 | 8 | 公管 | ||
BS088005 | 毕业论文 B.A. Thesis Writing | 5 | 5 | 8 | 公管 | ||
合计学分 | 34 |
(七)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
周 次 学 年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|||||||||||||||
一 | 第1学期 | ☆ | ☆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☆ | : | 社会 实践 | # | #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
第2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×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: | 劳动 实践 | # | #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|
二 | 第3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: | 认识 实习 | 城市生态 实践 | #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
第4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: | 思政 社会 实践 | 社会保障 实践 | 数字城市实践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|
三 | 第5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⊙ | ⊙ | ⊙ | ⊙ | ⊙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: | 社区 治理 实践 | 土地管理 实践 | 区划实践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
第6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: | 基层政府 实践 | 城市规划实践 | #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|
四 | 第7学期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□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□ | : | 创新创业实践 | # | # | # | # | # | ||||||||||||||||
第8学期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∞ | ‖ | ‖ |
说明:1、符号:□上课 ☆军事技能 △专业劳动 ×生产劳动 ▲劳动实践 ⊙教学实习 ※课程设计 :考试 ∞毕业(生产)实习 ◆毕业设计 ‖毕业(生产)实习总结、论文答辩 #假期 /为分割符,如“⊙/”指前半周教学实习;“/⊙”指后半周教学实习。
2、多学期开设的环节需要加下划线“”标明。 如:“⊙”为多学期开设的教学实习,本学期1周;“⊙/2”为0.5周,安排在前半周;“/⊙/4”为0.25周,安排在后半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