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简介
山东农业大学“乡村治理”微专业聚焦新时代乡村发展需求,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、涉农政策法规、申论与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。
本微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基层治理、涉农法规、申论、应用文写作、数字化治理等核心内容。通过案例教学、理论分析与专家指导,致力于提升学员在考公考编、经济管理资源协调、公共服务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实战能力,为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、基层经济社会管理相关领域的学员提供系统化、专业化训练,服务乡村善治与可持续发展。
培养目标
本微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服务“德治、法治、自治、智治”等“四治”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,培养德才兼备、基础扎实、面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能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复合型人才;培养能够为乡村基层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部门提供乡村治理解决方案、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交叉性、复合型、高素质的高层次乡村治理人才。
培养目标1:掌握乡村基层治理、农事法学、智慧乡村治理和城乡规划等理论和方法,能够为乡村“四治融合”目标实现和全面乡村振兴做出贡献。
培养目标2:熟悉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现状、趋势,感知前沿,具
应对挑战、把握机遇的勇气和信念,能够积极应对农业农村发展进程中的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问题。
培养目标3:掌握申论、公文写作等专业知识,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、文字写作、会议组织、活动策划、沟通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能力,能在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等涉农公共部门从事文书起草、行政策划、办公室管理、行政领导、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。
课程设置
本专业学制1年,要求学生学习完规定的7门课程,修习学分15分。学生修读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课程,成绩合格的,经学院审核,报教务处审定后,由学校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。微专业不属于学历教育,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。
课程名称 | 学分 | 学时 |
| 开课 学期 | 开课 学院 | 考核 方式 |
总计 | 理论 | 实验 | 实践 |
中华农耕文明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1 | 公管学院 | 开卷 |
农事法学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1 | 公管学院 | 开卷 |
基层治理 | 3 | 48 | 48 | 0 | 0 | 2 | 公管学院 | 闭卷 |
城乡规划原理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2 | 公管学院 | 开卷 |
公文写作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1 | 公管学院 | 开卷 |
申论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1 | 公管学院 | 闭卷 |
智慧乡村治理 | 2 | 32 | 32 | 0 | 0 | 2 | 公管学院 | 开卷 |
专业特色
本微专业的特色优势:第一,新文科视角。借助学校农科优势,着眼农村公共管理学、农业经济学、农事法学、城乡规划和农业文明和文化等跨学科人才培养,服务乡村振兴,满足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人才需求。第二,复合型、双师型师资特色鲜明。通过选派教师赴地方政府、企业等挂职锻炼,行业导师入课堂,打造高标准师资队伍。第三,形成了以“基础培养+特色培养”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建立了“通识必修课+通识选修课+专业核心课+专业方向课”的新型模块化体系,在通识培养基础上依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目标,实施分类培养。第四,产学研协同育人。与企业、政府合作建立教师发展、人才培养合作模式,协同育人,实施产、学、研三维立体化教学模式,提升学生创新、实践能力,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。
招生条件
面向全校2022级、2023级、2024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。
报名与录取
本专业招生报名和录取(以及教学)按教务处统一安排实施。
专业所在学院联系人:孟晨
联系电话:8242228